close

  據新華社電 “人到九十,總有一道驚心的坎。自知不怎麼聰明,自負還算守本分,勤奮以治學,平實以做人。”面對記者的提問,劉國光這樣評價自己的一生。他認為做學問要“不唯上、不唯書、但唯實。”
  生於1923年的劉國光已年逾九旬,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。他的一生當中,近七十年的時間都與經濟學打交道,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和改革開放作出了巨大的理論貢獻。
  1941年,劉國光以優異的成績被西南聯大錄取,他選擇了經濟學專業。劉國光說,選擇經濟學專業是由於讀《資本論》等著作後,產生了學習經濟學的興趣。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,更讓人產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。
  “西方經濟學只能是參考、借鑒。馬克思主義具有開放性,凡是好的東西,馬克思主義也可以吸收過來。”劉國光說。
  1951年,劉國光作為國家選拔的第一批留蘇研究生去莫斯科學習,回國後劉國光開始思考計劃與市場的關係。1979年初劉國光著手研究計劃與市場關係的問題,提出了中國經濟改革要採取計劃與市場結合模式。
  他提出,我們要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,但不能迷信市場;我們要堅持計劃調控,但不能迷信計劃。
  進入21世紀,劉國光陸續寫了一些東西,大多集中在討論“市場經濟”和“社會主義”的關係問題。劉國光說,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必須是社會主義的,堅持公有製為主體,國家宏觀計劃調控為導向,共同富裕為目標。  (原標題:不唯上 不唯書 但唯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75toiu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